在钢筋混凝土中雕刻匠心,于时代浪潮里传承薪火。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庞静带领“红苗班”“青匠班”青年学子赴江苏广兴集团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对话江苏广兴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总工程师沈春雷。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在时光长廊里叩响工匠精神的时代回音。
一、寻迹·超越自我的建筑传奇
走进沈春雷的事迹展厅,一把把质朴的瓦刀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沈春雷的工匠之路,正是从这把瓦刀开启。“瓦刀就像一种符号,在沈春雷的成长过程中,瓦刀的内涵一直在变,从最初‘谋生的瓦刀’变成‘知识的瓦刀’,再成为‘理想的瓦刀’‘梦想的瓦刀’。”在展厅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青年们怀揣憧憬与敬仰走进了沈春雷的人生殿堂。
从茅山脚下不起眼的小工成长为“江苏大工匠”,沈春雷的奋斗史离不开“超越”二字。“我不甘心做没有知识的瓦工,总希望人家叫我一声‘沈工’。”刚高中毕业的沈春雷深知,唯有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才是改变知识匮乏的唯一出路。在工友酣睡的间隙,沈春雷就着工棚的昏黄灯光,将《建筑力学》的艰深理论熔铸进每一块砖缝。十年间,雨天的屋檐成了他的自修室,工地的脚手架化作实践场,凭借着“择一事终一生”的不渝信念,硬是将瓦工技艺锤炼成工匠精神的勋章,一砖一瓦刻下了“以超越成就卓越”的人生誓言。当沈春雷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等数十项荣誉时,那些与星辰为伴的夜晚都化作勋章上的璀璨光芒。
二、问道·超越时代的技能革新
在沈春雷技能大师工作室,青年学子们围坐一堂,聆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传承新工匠精神》。身为党的二十代表的沈春雷,用质朴的语言深情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党的培养下,以匠心为魂,以技术为骨,一步步攻克难关,成就斐然,实现了从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到全国劳动模范再到党的二十大代表的超越。最令青年们受益匪浅的是,沈春雷阐述了如何在“创新+超越”的道路上践行新工匠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讲究‘如切如磋’,更要‘求新求变’。”“作为新时代的工匠,我们不仅要技艺精湛,更要心怀家国,用我们的双手为社会创造价值。”超越,是沈春雷给予青年们最宝贵的箴言。
三、对话·超越代际的精神共振
此次“青匠班”来访学子中,身为技能大赛砌筑项目训练选手的王骞,正处于砌筑技艺寻求突破的“瓶颈期”。对于这位像曾经的自己一样初出茅庐、不甘平凡的小工匠,沈春雷用自己凭借过硬技术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亲身经历告诉他,秘诀就是“钻”和“研”。2004年沈春雷花了7800元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发誓要硬啃下电脑CAD制图技术。斩获镇江市砌筑工技能竞赛第一名后,2006年,他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建筑业技能竞赛砌筑工决赛。在全国94名选手中,只有他用电脑辅助设计排砖。最终他获得了二等奖,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第一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直到2020年,沈春雷成为了令人瞩目的全国劳动模范,再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就这样,凭借对技能极致的钻研,沈春雷成长为江苏大工匠,对于他来说,创新技术是突破传统工艺的“第二把瓦刀”。如今,他把这把特殊的“瓦刀”赠与王骞,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不懈深耕技能淬炼,成为新一代顶天立地的大工匠。“出色的技术能手就像钢筋,强度来自百万次重复训练,韧性源自持续创新的勇气。”
四、拓界·以身示范的薪火相传
荣誉等身的沈春雷始终保持着建筑人的清醒:在人生长河里,真正的超越永无止境。如今他每天雷打不动现身工地,将四十载经验凝练成“干、管、教、研”四维体系,帮助更多的青年工匠实现自我超越。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作为孕育了世界技能大赛银牌、全国技能大赛金牌等后起之秀的摇篮,热切希望像沈春雷这样的工匠大师为青年学子浇灌新工匠精神的不朽力量。为此土木工程学院为沈春雷颁发“青匠班”导师聘书,携手共谱职业院校青年工匠培养的崭新篇章。从全国技术能手到人才培养导师,沈春雷正以“传帮带”为砖石,搭建行业人才梯队;用技术创新作梁柱,构筑建筑业的未来图景。
此次寻访让我们看见,工匠精神不仅是技艺的臻于至善,更是把职业理想浇筑在时代需求的基座上。沈春雷用半生时光诠释了超越的真谛——不仅是技艺的精进,更是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进程的格局之变。当无数青年工匠沿着沈春雷开拓的路径前行时,沈春雷仍在钻研新的“超越”课题:如何让传统建筑业在智能时代破茧重生。这或许就是超越精神最动人的模样——永远在路上,永远向未来。(文/王楚楚 图/陈相宜 初审/杨恒轩 终审/庞静)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探寻平江古韵,领略文明风采——土木工程学院开展“追寻总书记足迹 牢记嘱托再出发”系列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