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实干回应时代召唤。今年暑期,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青匠筑梦”实践团赴贵州开展主题实践,以“非遗红”“乡村绿”“工匠蓝”三色为主线,走进山海深处,对话时代匠人,见证乡村振兴,在行走中淬炼青春,于实践中砥砺初心。
非遗红 · 赓续文化根脉
在黔西北大地,实践团拜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苏万朝。铃铛作响,舞步铿锵,“彝族铃铛舞”与“撮泰吉”的魅力震撼人心。苏老师执着坚守“老祖先的东西不能失传”的信念,让成员们深切体会到,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青年们主动上前学习基本动作,在舞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他们决心以青春创意活化传统,让非遗在校园、在时代中焕发新光。
乡村绿 · 绘就振兴图景
实践团深入麻怀村,聆听“新时代女愚公”邓迎香带领村民开山凿隧、拼搏十三载的奋斗故事。苦熬不如苦干,在大关精神麻怀干劲博物馆,图文资料再现了216米“生命通道”全线贯通的艰辛历程,更诠释了“不等不靠、敢想敢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麻怀干劲是如何引领一个闭塞山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跨越。如今的麻怀药材成畦、木耳丰收,成员们积极参与采摘,化身“环保卫士”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乡村。
在海嘎小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顾亚的故事令人动容。他立足大山,通过音乐搭建起聆听心灵的桥梁,唤醒大山孩子的梦想。曾经沉默的孩童,如今自信演奏、放声歌唱。在这所“云端小学”实践团见证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热泪盈眶之余更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既需产业“造血”,也需教育“赋能”。
工匠蓝 · 书写时代答卷
在南仁东事迹纪念馆,实践团开展“工匠精神”研学。一张照片、一封手稿,再现“天眼之父”南仁东踏遍群山、毕生逐梦的壮阔人生。“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他的话语成为团员心中沉甸甸的标尺。成员们主动化身讲解员,用青年语言传递追求卓越、科技报国的信念。
在贵州交通博物馆与实训基地,成员们读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交通精神。从古老的盐茶古道到世界级的坝陵河大桥,毫米级的精度、跨越天堑的工程,都是工匠精神的最佳注脚。青年建设者与工程师交流技术、实地观摩,立志以专业技能筑梦未来。
三色交融,青春接力
非遗是文化根脉,乡村是振兴田野,匠心是强国基石。此次贵州之行,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场实践的课堂。青年们从中汲取力量,立志将以文化守护者、生态建设者、科技开拓者的姿态,用匠心守初心,以实干赴使命,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文/曹敏 图/陈相宜 初审/杨恒轩 终审/庞静)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土木工程学院举行“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主题升旗仪式